隱私換便利

不知道為什麽,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重復性地對一件事情進行重新考量,然後陷入到持續性地糾結當中——比如換輸入法。
換成蘋果全家桶之後,就一直在糾結用什麽輸入法。因為經常會有大量的文字工作,macOS和iOS原生輸入法雖然在原生系統UI適配上做得不錯,但是至今,macOS與iOS的詞庫不是同步的不說,每臺系統的詞庫都是獨立的,換完電腦和手機之後,詞庫又必須要從頭適應一次。蘋果系統的封閉性,在詞庫方面也是強調用戶隱私,但是卻犧牲了太迫切需要的便利性——當然,我覺得這種便利性更多是因為中文字體系的復雜和Windows時代遺留下來的用戶習慣。
經歷過上一個500日寫作,搜狗輸入法已經累計了100萬的詞庫,它雖然很智能,但是卻臃腫到我不敢再使用那個搜狗輸入法賬號——每一次在電腦上安裝搜狗輸入法,必定會對磁盤進行500mb以上的連續寫入。而搜狗輸入法的賬號是完全做不到由用戶自主管理已有用戶詞庫的,這也是我對國產輸入法最頭疼的地方。
李彥宏曾說過這樣一句話:「中國用戶很多時候願意用隱私來換取便捷服務。」現在再來品味這句話,我竟然沒有剛開始的反對之意了,我或多或少會對這句話有了認可。大多數時候,作為一個中國用戶,想要使用一款國產APP,就被迫需要犧牲掉諸多的隱私權——當然,在中國隱私權到底有沒有那麽重要,好像也得從長計議一番。從小被父母撬開日記本的鎖、到後來經歷了別人被網絡人肉,隱私本身是一個不存在的命題,只是看人們什麽時候去利用「便利」獲取別人的「隱私」罷了。
而輸入法,恰恰是最容易出賣一個人「隱私」的存在。輸入的詞頻、常用的詞組、在何種場景輸入何種的關鍵詞。乍一看,從去年開始多數中國互聯網「有良知」地要求用戶簽署了一份隱私協議:他們承認確實有在收集用戶的詞頻、常用詞組、上屏內容等等,但同時也強調收集的用戶數據是不會反推指向某一個特定用戶。不過有趣的是,在所有隱私協議的最後一部分,都是關於「強製披露」的條款,有許多不需要「征得用戶同意」就可以對內收集對外披露的情形:與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相關的;與國家安全、國防安全直接有關的;與公共安全、公共衛生、重大公共利益有關的;與刑事偵查、起訴、審判和判決執行等有關的……
雖然這些條款寫在了最不起眼的最後部分,但這卻是淩駕在此前所有「廢話」的條款。當然,所謂的「隱私協議」也僅僅是強製彈窗,然後逼迫著用戶去點那個確認,又有多少人真的會點進去一條一條地研究呢?
對輸入法的糾結,常常都是以「便利」開始,結果當我用原生輸入法碼字到這里的時候,又發現好像沒有那些看上去智能化的詞庫,我又能順利地完成碼字,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和不便利。
結果寫到這里,感覺也沒有那麽糾結了。
由於豆瓣註銷了,我找不到過去關於「隱私」與「便利」的討論了,但是里面的建議我還大概記得幾條:
    盡量使用系統原生輸入法。iOS使用原生輸入法、Android使用Google輸入法;
    盡量不要使用國內網盤,優先考慮自建網盤、或使用Dropbox。是因為國內的網盤已經墨守成規地直接窺視用戶的數據內容了,美其名「凈網行動」;
    在互聯網上不要使用原圖上傳,因為原圖上傳會保留很多照片本身的數據信息;
    微博開設一個會員,將可見度設置為半年,或者定期刪除微博等社交軟件內容。目的是防止有人會「挖墳」;
    多個電話號碼,將與購物相關的電話全部轉移到該電話號碼上,除了可能涉及進關的身份信息確認,根據所屬平臺的名字,設定特定的收貨人姓名,這樣可以反推是哪一個平臺販賣了自己的網購信息,以便及時更換相關的個人敏感信息;
當然,還是那句話,隱私本身是一個不存在的偽命題,它沒有被保護不代表它不應該存在,若要杠「你又沒有做壞事你怕什麽隱私泄漏」的,請移步至其他簡體中文社交平臺跟別人杠。


  • 排隊
  • 你猜我猜不猜得到你猜不猜
  • 我譴責你譴責我不譴責他
  • 宦官的寶貝
  • 嫖婊關系
  • 捧臭腳的真諦是說它香還是誇它臭
  • 做愛的時候喊了前任的名字
  • 文藝青年的死亡報告
  • 中國人如何道歉
  • 豬與圈
  • 定時死亡
  • 疑點管理系統
  • 歉意終究只是唯心的存在
  • 博客的本質是電線桿
  • 正經人誰會寫博客
  • Copyright © 香港失敗者 All Rights Reserved.